Sunday, October 14, 2012

拜訪客家 Part 2 - 黃昏中的河坑土樓群,回家。

五點了,在標高一千多公尺的山裡,中午的烈日終於和緩下來有了黃昏該有的涼爽與黃橙橙的濾鏡效果。我恣意的漫步,整個村裡就我一個觀光客。小朋友成群的延著田邊小路,背著書包的小小身影,就是走路回家。

每天早出晚歸已經是我這個上班族一陳不變的規律,而無意見看到的這個畫面輕輕的碰到了心裡柔軟的地方。曾經我也是個小不點,每天背著書包、排路隊穿過一片翠綠的草皮,回家。





那個年紀回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。而現在旅居在外、逐工作而居的我,回家是有空有體力才有能做的奢侈事。媽媽總是微微抱怨著: 你今年出國的次數比回家的次數還多。我偏著頭想一下,這是今年才開始的事情嗎?

河坑土樓群是個半開發的景區。說是開發,是因為這裡也要收門票。票面價是50RMB,但我又不知為何得到了折扣,只收40RMB。說是開發一半,是因為這裡還有許多泥巴地,也還沒建成龐大的遊客中心。


小狗坐在地上,不吠也不興奮,就這麼看著我這路人甲,混雜在回家的機車、貨車間,時而駐足、時而前進。
土樓就是一戶一戶人家,建議進門前拍個門口,否則回家了也不記得這是哪戶人家。呵。


每座土樓都有個水井,以前沒有自來水,水井就是這戶人家的用水來源。中間的天井灑下來的日光,就是曬作物最好的光線。走近拱門,發現地板上一整排的土豆(馬鈴薯),一顆一顆站好,煞是可愛。

有講究的人家,自然也有隨便的人家。眼見這家朝水樓也沒什麼裝飾,就是春聯一貼,我就叫這名字,這就是了。

原來這一區是張姓人家,(豈不是跟塔下村一樣麼?)走一趟,才發現民國百年的結婚潮不是只有在台灣發生,這土樓區裡家家戶戶都在辦喜事,難怪今年做白露水,果真是好年。

有四層樓的土樓,自然也有兩層樓的迷你土樓。這裡不見傳統的直角,還可見凹凸,煞是可愛。正中一方水井,雞就自在的中庭奔跑,這就是典型的人家生活。


在往裡面走,豁然開朗見一畝田。遠方土樓挺挺站著,頗有農家的雅致。


然後是永慶樓。這戶人家的中庭頗是乾淨,別笑,我真的喜歡這曬衣架。就是最簡單的物理原理了,沒有現代的設計感、甚至不花錢,但卻有一種直樸的美感。以後如果有個陽台,我也要這樣曬衣服。



以前土樓靠水井,現在接了自來水,自然是一戶人家一個水龍頭。之前說過了,土樓是搥值得住法,一戶人家霸占那一區塊垂直的一到四樓,家家戶戶相連接,也見水龍頭整齊一字排開。

然後,是最有特色的陽照樓。門口就見一方水潭,種滿荷花。可惜這季節已經不開花,但也滿是綠意。

不知怎的,這深色的木頭窗櫺,排列整齊的木柴,莫名其妙出現其中的拖把,給我一種土樓式的幽默。說了這就是實際上有人在生活的人家,自然是家家戶戶習慣不同。但這種排列組合,容我再有創意,我也想不出為什麼?

已經棄置不用的舊廚房。我分不清楚中間那地方是灶神,還是放煤油燈。有的土樓的廚房另建在中庭,也有的土樓如此這般,廚房就在一樓的某個房間內。

裕興樓。自己站在河坑土樓群的角落。
這戶人家某有綠手指,總是在中庭種花。我在這裡碰見一隻黑色的小狗,煞是可愛。坐在旁邊乘涼的老人對著我點點頭。應該是主人吧,我見他願意跟我說話,想要多攀談,但他卻又閉口懶的說了。

其實真正喜歡的是懸在二樓的那些籐製品。


最後是裕昌樓。一樣自己靜靜的躺在一個角落裡。兀自的碩大著。

外面看起來沉默,裡面卻意外的熱鬧呢。頗有人聲鼎沸的氣氛。中庭也弄得亂亂的,彷彿許多人還在這裡住著。


河坑土樓群還有一個景觀台,走上去大概十分鐘,雖然不甚困難,但往上爬後也是氣喘吁吁。別忘記請你的司機帶你上去,因為這景觀台沒有什麼特別的指標,就在路邊豎了一個非常草率的牌子。司機通常開車速度快,一不留神,這景點就過去了。


河坑是不是一覽無遺呢? 內地買不到明信片,不如自己爬上觀景台,自己拍!


No comments: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